《浙江教育报》:在深度合作中寻找服务的落脚点

来源:星空官方入口 一审:二审:三审: 发布时间:2013-11-07

  

  在深度合作中寻找服务的落脚点

  ——星空官方入口物流管理专业侧记

  

  专业小档案

  ●专业名称:物流管理

  ●专业带头人:李济球

  ●专业发展类型:产业支持型

  ●深度合作企业: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宁波天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网络营销、客户服务、运输调度与监控……学生员工井然有序地从事着各项工作,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不时走动巡查、答疑指导。在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星空官方入口分公司里,学生正经营着真实的公司业务,使用着与总公司联网对接的操作系统,“我们就是在上班!”学生在不断熟悉企业的经营流程,也在努力适应企业化的管理方式。

  从2004年牵手至今,星空官方入口商贸学院(以下简称“商贸学院”)与浙江九龙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龙物流”)走过了9年的合作光阴,双方的合作也从讲座式培养、“2+1”订单式培养阶段过渡到企业进校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九龙国际物流学院的深度合作阶段。作为新兴复合型服务产业和宁波市发展港口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宁波城市职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也在不断走向深入的校企合作中,走到产业发展前列,化行业企业的技术、设备、信息为教学资源,为宁波物流产业培养了一大批生力军。

  双元嵌入 校企一体

  黄斌是九龙物流驻台州办事处的拓荒者。2006年,从当时的“九龙物流”订单班毕业后,黄斌如愿进入了九龙物流,一年后成为公司业务骨干,年薪直逼50万元。看到他的成长和能力,九龙物流老总林建华把开拓台州业务的重任交到了黄斌这个土生土长的台州小伙手上。从零做起,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过去的人脉,黄斌没有让林建华失望,台州办事处的业务蒸蒸日上。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在那一年,黄斌脱离九龙物流,创业单干。

  “虽然他独立了,但是我们在业务上还是良性合作的关系,所以我就顺势把在台州的业务交给他做,我们之间也从上下级关系变成了合作同盟。”面对黄斌的跳槽单干,林建华显得十分豁达。在他看来,人才资源是物流行业的最大生产力,骨干人才更是支撑物流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像黄斌这样的技能骨干,如果不能收为己用,那就让他变成合作盟友。物流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的行业特性,让林建华早早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的人才观和战略眼光,与商贸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这为双方长达9年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龙物流斥资2000万元在商贸学院建立九龙物流宁波城市学院分公司,形成“校中厂”;商贸学院在九龙物流设立了一个实训车间,建立“厂中校”,由此形成了“双元嵌入、校企一体”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九龙国际物流学院,物流专业采取了专业化实践教学、实战化职业人培养和全真化企业业务经营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通过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将学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经营资源优势互补,让学生在真实的经营业务、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中,边学边实践,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校企双方共同分析专业岗位职责、确定工作过程、设置课程体系、开发校本教材、组建师资队伍、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人才培养奖励机制、搭建毕业生实习就业渠道……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到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平台,九龙物流全过程、嵌入式参与物流人才培养。除了引进真实的物流业务,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网络营销、客户服务等实践技能外,九龙物流还为大三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了全岗位轮岗实训的机会,让学生熟练掌握单证操作、整箱拼箱、仓储服务、行政内勤等岗位技能,凸显了物流专业“真实业务进校园,专业教学进企业”的特色优势。

  “除了400多位集装箱驾驶员之外,九龙物流剩下的300余名员工中有100多名员工都毕业于星空官方入口,他们都是公司中层或业务骨干,毫不夸张的说,九龙物流的‘半壁江山’都是星空官方入口的学生打下的。”林建华为自己9年前的决定感到庆幸,公司现有的800多名员工、10000余家终端合作客户、200多辆自营车辆、30000多平方米的创储堆场、15万TEU进出空箱年处理能力的规模都比9年前翻了十番以上。“这离不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更离不开物流专业学生的努力。”林建华感慨道。

  与九龙物流的合作,只是商贸学院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2011年6月,商贸学院牵头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企业及相关学校等30多个会员组成的商贸职业教育联盟成立,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的合作也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机会。由物流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的运动会、专场招聘会、联盟活动、考察活动、校企对接研讨会、高峰论坛等活动,都会邀请商贸学院的师生参加。在开阔师生视野的同时,也提高了物流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与更多物流企业加深了联系,为更广泛的校企合作埋下了伏笔。“我们还与物流协会合作,主持了宁波市十佳物流企业和宁波市十佳物流企业的评选标准的制定。”商贸学院执行院长沈时仁自豪道。

  创新服务 反哺社会

  “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机构,学校的定位非常明确,我们就是要围绕宁波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宁波地方经济发展。”沈时仁曾在科技沙龙中表示,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要突出地方特色,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对产业的支撑作用。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集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物流电子商务,日益成为宁波发展港口经济的突破口,“智慧物流”也成为宁波市政府着力推进的新方向,但其在向企业推进的过程中,却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作为物流专业带头人,李济球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在浙江飞达物流有限公司挂职,兼职担任该企业的总经理助理和企业管理顾问。除了帮助企业培训员工,落实与政府、与行业协会的信息对接外,李济球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推动“公铁联运”智慧物流信息项目在该企业的实施与推广。“我们公司推了10多年都没成功的项目,在李博士的牵头下,终于成功了。”飞达物流老总对于学校给予的科研支持甚是感激,而李济球帮企业争取到共计83万元的财政补贴、项目经费及政府奖励,更提高了该企业与商贸学院合作的热情。

  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与解决企业遇到的大量实际问题,并将其作为真实案例带回课堂,不但加深了教师对物流企业的认识,提高了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撤铁道部建铁路总公司、营业税改增值税等行业变动对物流企业经营的影响,飞达公铁联运盈利模式分析等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都成为物流专业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探讨的范本。而通过横向课题推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内部创新,也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助力。正如九龙物流老总林建华所说的那样:“学校是企业的第二大脑,学校给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是企业改革创新的基础和动力。” 

  除了帮助企业做好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外,商贸学院还与宁波市政府物流办、物流行业协会合作,开出了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培训菜单,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培训、物流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培训、国际货运代理操作实务培训、IT行业法规与电子商务法律法培训等,不一而足。此外,商贸学院还承担了宁波市中职物流教师的师资培训任务,年培训中职师资达130余人次。如今,成功编写3套培训教材,组织开展各类的培训项目近50场,完成约2000人次的培训任务,举办2场学术交流会和2场成果对接会,完成5项横向课题,合作经费达60万元……物流专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社会服务答卷。

  在成绩面前,物流专业的师生并没有沾沾自喜,随着一项项课题从开题到结题,他们的创新与研究也不断跃上新高度。现代果蔬产品的冷链运输与仓储,现代果蔬产品保鲜追溯,农业果蔬产业园物联网系统的建设与推广,这些亟待解决的技术疑难问题,也成了专业教师的研究兴趣。

  在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示范基地,物流专业教师在李济球的带领下,与该校“特色林业推广科技服务团队”和“优良植物资源选育及应用科技服务团队”精诚合作,通过对土壤多养分和农作物生长信息的快速获取,实现农作物的精细化管理和作业,为秧苗提供最适宜生长的环境和气候,将原需一个月的育苗周期缩短了610天,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秧苗的存活率和品种的优良率。这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蔬菜育苗技术已经在余姚市两个乡镇试点推行,近2500亩现代蔬菜基地获益,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极大地缩短了蔬菜作业周期,提高了蔬菜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该项目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2013年度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来源:2013年11月6日《浙江教育报》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