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沁,星空官方入口艺术学院院长,还是宁波为数不多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收藏已有25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唐宋以前高古文明情有独钟。“收藏和考古本来就不分家。对于收藏家来说,每一件器物的获得几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9月28日,潘沁收到了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区文物局的邀请函,邀请他以考古美学的探索与指导身份参加新疆克里雅河流域环境和文化科考活动。10月12日至11月10日,科考队21名成员随驼队徙步两百多公里,从和田出发经于田沿着克里雅河流域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用脚步丈量并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前天,潘沁和记者分享了其中的故事。
□通讯员 邬静波
金报记者 章萍
成员
科考队21名成员
年龄最大的已有72岁
“我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组委会申报,最终幸运通过审核受邀。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与此次考古的文脉密切相关。我的入选沾了宁波的光。”潘沁老师说。
该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委发起,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参与,是国内首次如此规模并徒步对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克里雅河流域的一项重要的环境和文化科考,将载入中国科考史。
“这次科考是层次很高的专业活动,邀请的都是全国层面有突出成就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据潘沁介绍,本次科考活动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教授、新疆考古学泰斗李肖为核心的考古学、考古史、科技考古等考古团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所长、首任中国自然博物馆馆长、中国南北极科考老队员李承森教授为首的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的环境科考团队。
25天里,科考队21名成员,用脚步丈量并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途经被称为“最后的部落”的达里雅布依族,这里至今仍然保留着数千年前西域古代生活形态。
“此前我与他们并未谋面。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李承森教授已有72岁高龄,他的敬业精神和科考热情今人敬佩。”25天的大漠徒步,可以说挑战了身体的极限。“第一周,我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淋巴肿胀,几乎不能进食,在心理调整配合消炎药的治疗下,竟奇迹般地好转了。”
成绩
一堆大小不一的木桩
他发现了古墓葬遗址
“考古首先需要专业知识和考古敏感性,其次要有过硬的体力,第三要有较大的考古热情和兴趣,再者就是运气了。”潘沁告诉记者,“发现汉代古墓那天午后,我远远望去,东边有高起的沙丘并留有许多枯死的胡杨树桩,猜想此处应该有古人活动或文明的遗迹。”果不其然,走近时他确实发现了古人生活留下的迹象,如驼粪和羊粪,但丝毫没有其他文明留存的踪影。
若满足于此,或许就与古墓擦身而过了,潘沁的考古敏感性指引他继续前行。再往远处,一堆大小不一的木桩吸引了他,约一百五十根木头堆叠在一个直径十五六米的圆形沙地上,新留下的脚印表明已有其他队员来过。“我正打算离开,两根口径约二十厘米乘三十厘米,长度两米五的方形、规整的粗大木头,一下子吸引了我。在数千年风沙的风蚀下,尽管木头已经满目疮痍,但还是能明显看出人工规整过的方形。我马上意识到这个遗址的重要性。”潘沁娓娓道来,“你想,在两三千年前,人们凭借简单的劳动工具把这么大的木头削成方形是何等艰难。所以我初步判断,这是古人留下的较为讲究的居住空间遗址。”当他兴奋地走到中间,希望能找到重要的文化佐证时,很快发现了钙化了的人类残骸,并有精致而厚实的织物。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古墓葬。随后,我在四周找到了一些精美的蜻蜓眼琉璃珠、玛瑙管以及其他材质的玉石珠子。凭我的经验可以判断为汉代早期的高级墓葬。蜻蜓琉璃珠一定是重要的发现,玛瑙管细如铁丝的直孔砖孔颠覆了对古人玉石钻孔技术极限的已有认知!”潘沁等到李教授专业团队来到现场作考察并认真采集相关重要标本,而大部队早已远离。当晚,四人披星戴月直到十点才走到营地。
意义
填补西域文明研究的空白
考察报告明年上半年发布
潘沁在此次科考中共为团队发现了四处汉代(或汉代以前)的重要古墓葬,一处古代冶炼青铜、烧造陶器的遗址以及多处古人生活并豢养牲畜的遗址,采集到数十件织物、陶器、青铜残件、琉璃、玛瑙、玉石等物件,为此次科考提供了重要发现。
据悉,本次科考采集了大量的自然和文化标本,在早期克里雅河流域人类活动范围以及西域文化交流方面有了许多重要新发现,填补了我国西域文明研究的一丝空白,对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古代西域文化将起到重要作用。考察报告将于2019年上半年发布。
潘沁现在是该校艺术学院院长,2012年他提出“视觉东方”办学理念,成立了虚拟学院,以东方传统美学设计创新为己任,并逐渐形成办学特色。
“此次活动主要是对古代西域文明的文化科考,与宁波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关联甚多。对古代西域文化的考察和探寻本身就是在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同时也是为学院的视觉东方办学思想追寻文化根源。”下一步,潘沁将对本次科考成果和经历加以梳理,与学院师生进行分享。
来源:《现代金报》2018年11月20日
链接:http://dzb.jinbaonet.com/html/2018-11/20/content_339812.htm?div=0

《中国宁波网》:徒步200多公里 宁波教师大漠考古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邬静波)潘沁是星空官方入口艺术学院院长,在刚刚结束的新疆克里雅河流域环境和文化科考活动中,他发现了四处汉代重要古墓葬,一处古代冶炼青铜和烧造陶器的遗址,还有多处古人生活并豢养生畜的遗址。
潘沁还有另一重身份——宁波为数不多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他业余从事收藏已有25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唐宋以前古文明情有独钟。
“收藏和考古本来就不分家。对于收藏家来说,每一件器物的获得几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正是他对古文明的热爱,让他赢来了一次参与专业考古的机会,并收获满满。他说,自己受邀更多是缘于和田地委文化顾问韩剑军的推荐,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组委会申报。
“我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组委会申报,最终幸运通过审核受邀。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与此次考古的文脉密切相关。我的入选沾了宁波的光。”
10月12日至11月10日,科考队21名成员随驼队徙步两百多公里,从和田出发经于田,沿着克里雅河流域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用脚步丈量并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途经被称为“最后的部落”的达里雅布依族,这里至今仍然保留着数千年前西域古代生活形态。25天的大漠徒步,可以说挑战了身体的极限。
“考古首先需要专业知识和考古敏感性,其次要有过硬的体力,第三要有较大的考古热情和兴趣,再者就是运气了。”潘沁说,发现汉代古墓那天,一堆大小不一的木桩吸引了他。约一百五十根木头堆叠在一个直径约十五六米的圆形沙地上,新留下的脚印表明已有其他队员来过。正当他打算离开,两根口径约二十公分乘三十公分、长度两米五的方形、规整的粗大木头让他意识到这个遗址的重要性。
方形是明显有人工规整过的痕迹!他很快找到了钙化了的人类残骸,还有精致而厚实的织物。
潘沁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古墓葬。随后,在四周找到了一些精美的蜻蜓眼琉璃珠、玛瑙管以及其他材质的玉石珠子。
“凭我的经验可以判断为汉代早期的高级墓葬。蜻蜓琉璃珠一定是重要的发现,玛瑙管细如铁丝的直孔颠覆了对古人玉石钻孔技术极限的已有认知!”潘沁等到专业团队来到现场作考察并认真采集相关重要标本,而大部队早已远离。当晚,四人披星戴月直到十点才走到营地。
古丝绸之路上,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成熟的冶炼青铜器技术,此前已经有考古发现并证实,但主要在北边。而潘沁发现的此处遗址是在塔克拉玛干腹地,这一带是考古盲点。被风沙吹洗过的表面能清晰看到丰富的生活遗残,有碎陶片、青铜残片、石器等,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铜渣和陶渣、木炭。遗址可见明显的水渠,可以断定是一个古青铜器和陶器冶炼遗址。
潘沁在此次科考中共为团队发现了四处汉代(或汉代以前)的重要古墓葬,一处古代冶炼青铜、烧造陶器的遗址,以及多处古人生活并豢养生畜的遗址,采集到数十件织物、陶器、青铜残件、琉璃、玛瑙、玉石等物件,为此次科考提供了重要发现。而他则选择将这些成果以星空官方入口的身份记录到科考报告中。
本次科考考察报告将于2019年上半年发布。
来源:《中国宁波网》2018年11月19日
链接: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8/11/19/030003769.shtml
《甬派》:徒步200多公里,宁波教师大漠考古
甬派客户端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邬静波
潘沁是星空官方入口艺术学院院长,在刚刚结束的新疆克里雅河流域环境和文化科考活动,他发现了四处汉代重要古墓葬,一处古代冶炼青铜和烧造陶器的遗址,还有多处古人生活并豢养生畜的遗址。
潘沁还有另一重身份——宁波为数不多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他业余从事收藏已有25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唐宋以前古文明情有独钟。
“收藏和考古本来就不分家。对于收藏家来说,每一件器物的获得几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正是他对古文明的热爱,让他赢来了一次参与专业考古的机会,并收获满满。他说,自己受邀更多是缘于和田地委文化顾问韩剑军的推荐,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组委会申报。
“我当时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组委会申报,最终幸运通过审核受邀。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与此次考古的文脉密切相关。我的入选沾了宁波的光。”
10月12日至11月10日,科考队21名成员随驼队徙步两百多公里,从和田出发经于田,沿着克里雅河流域进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用脚步丈量并成功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途经被称为“最后的部落”的达里雅布依族,这里至今仍然保留着数千年前西域古代生活形态。25天的大漠徒步,可以说挑战了身体的极限。
“考古首先需要专业知识和考古敏感性,其次要有过硬的体力,第三要有较大的考古热情和兴趣,再者就是运气了。”潘沁说,发现汉代古墓那天,一堆大小不一的木桩吸引了他。约一百五十根木头堆叠在一个直径约十五六米的圆形沙地上,新留下的脚印表明已有其他队员来过。正当他打算离开,两根口径约二十公分乘三十公分、长度两米五的方形、规整的粗大木头让他意识到这个遗址的重要性。
方形是明显有人工规整过的痕迹!很快找到了钙化了的人类残骸,还有精致而厚实的织物。
潘沁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古墓葬。随后,在四周找到了一些精美的蜻蜓眼琉璃珠、玛瑙管以及其他材质的玉石珠子。
“凭我的经验可以判断为汉代早期的高级墓葬。蜻蜓琉璃珠一定是重要的发现,玛瑙管细如铁丝的直孔颠覆了对古人玉石钻孔技术极限的已有认知!”潘沁等到专业团队来到现场作考察并认真采集相关重要标本,而大部队早已远离。当晚,四人披星戴月直到十点才走到营地。
古丝绸之路上,早在五六千年前就有成熟的冶炼青铜器技术,此前已经有考古发现并证实,但主要在北边。而潘沁发现的此处遗址是在塔克拉玛干腹地,这一带是考古盲点。被风沙吹洗过的表面能清晰看到丰富的生活遗残,有碎陶片、青铜残片、石器等,更重要的是有大量的铜渣和陶渣、木炭。遗址可见明显的水渠。可以断定是一个古青铜器和陶器冶炼遗址。
潘沁在此次科考中共为团队发现了四处汉代(或汉代以前)的重要古墓葬,一处古代冶炼青铜、烧造陶器的遗址,以及多处古人生活并豢养生畜的遗址,采集到数十件织物、陶器、青铜残件、琉璃、玛瑙、玉石等物件,为此次科考提供了重要发现。而他则选择将这些成果以星空官方入口的身份记录到科考报告中。
本次科考考察报告将于2019年上半年发布。
来源:《甬派》2018年11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