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报》:这群人,温暖了我们一整年……宁波这些教育人物,哪一个感动了你!

来源:星空官方入口 一审:二审:三审: 发布时间:2020-01-04

         2019年,宁波市涌现了支教奶奶、挡刀女孩、万米高空救助病人好老师等一批足以影响全国的暖心故事和人物。

         为记录宁波好少年、青年大学生及关心热爱教育、扶危济困的人物和群体,弘扬奉献、坚守、有爱的精神,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宁波文明爱心之城的影响力,促进立德树人、培根筑魂,由宁波市文明办、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慈善总会、《现代金报·宁波教育》等单位发起的“德润甬城——甬上教育十大感动人物(群体)”推选活动启动,推选将按照单位推荐、专家初审、媒体投票、综合评定等规定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最终将在20201月评选出2019年度教育领域十大 “感动人物”。

 

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的推荐信息表,

经专家初审,评选出21位候选人。

先来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故事

 

1

周秀芳

捐建30所学校,她是支教奶奶

 

         72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是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的年龄。宁波市退休教师周秀芳却选择了远离家乡,远赴贵州、湖南支教,汇聚市民爱心送到贫困山区。

在湖南溆浦支教帮困4年多,周秀芳及其爱心团队捐建的希望小学已有29所,400多名贫困生得到结对帮扶,累计捐款物达3400万元。

         支教结对、捐建希望小学、精准扶贫……周秀芳的爱心支教路越走越宽,不断“升温”。从2017年开始,周秀芳以爱心支教为支点,尝试在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领域进行帮扶。这几年来,每年都有溆浦的农民走进宁波的企业,当起了工人。截至目前,经周秀芳介绍到宁波企业打工的溆浦山区村民已有近百人。

 

2

周妙亚

7年开办公益暑期班 公益书吧发起者

 

         周妙亚是塘溪镇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45岁,执教26年。这几年,她一直专注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家庭孩子的公益事业,曾连续7年办公益暑托班,很多孩子都亲切地喊她“周妈妈”。

         2019年,她在塘溪自掏腰包租了一间“公益书吧”,就在公交站对面。“天冷了,孩子们能躲在书吧看书等公交车,我就心满意足了。”看着孩子们安安静静看书,周妙亚总是一脸的幸福。

         周妙亚老师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她的引领感召下,公益接力启动了,塘溪镇的老师们纷纷参与进来了。小小书吧不仅是一粒爱的纽扣,也是一群人的善举,更是鄞州教育人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见真行动。

 

3

金凯丽

献血达人,累计献血70余次

 

         18岁第一次献血开始,宁海县长街镇初级中学金凯丽老师迄今为止已经献血不下70次。她说,余生只要条件符合,她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自己这小小的举动能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拯救更多的生命。

         此外,她还资助了10位贵州安谷中学的学生两年共计20000元的学习生活的费用。这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但金老师觉得,在自己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她愿意尽己所能去帮助那些有梦想的孩子。

         一个基层教师的无私大爱,就在她所说的一件又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中体现,她希望那些微小的“善意”,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传递到更远的地方。

 

4

原俊卿

新疆孩子的“原妈妈”

 

         20186月,原俊卿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号召,主动请缨,于 2018822日正式进入新疆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教育援疆工作。

         刚到库车不久,为了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她时常陪着学生们一起吃食堂,通过饭桌上的聊天更多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困难和家庭情况。面对一群渴望进步的学生,她时常陪学生在实训室手把手教授技能,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错过饭点的她往往买了面包和学生一起吃。这种敬业精神感动了库车当地的老师,学校领导和同事对宁波援疆老师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赞叹不已。

         维吾尔族学生阿力木江感冒发高烧,家长又不能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原老师放弃休息时间及时将他送医就诊,全程悉心陪护。阿力木江感动落泪,发自内心地叫了一句“原妈妈”。

在慰问农村老人时,看到一位70多岁的维族老奶奶缺少冬衣,零下18度的气温,仅靠一件秋衣御寒,原老师当场把自己的羽绒服脱下给老人穿上。这一举动成为了寒冬腊月里最温情的瞬间,让同去的其他同事感动不已。所谓“倾情援疆”,原老师做到了!

 

5

虞旺钢

病倒在教学岗位上的援疆老师

 

         201913日,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第三中学内初班支教的奉化区尚田中学虞旺钢老师病倒在教学岗位上,那一句“请不要报道我,我不想家人担心”让人热泪盈眶。次日,在援友的护送下,他紧急回到宁波接受治疗。

         虞旺钢,男,19836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诸暨人,20066月毕业于台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同年8月进入奉化区尚田中学工作,现任尚田中学政教处副主任兼安保处主任,20188月被“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至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第三中学支教,支教时间一年半。

         201912日上午,虞旺钢感到明显腹痛,坚持上完两节数学课后,回到宿舍休息疼痛难忍,请同事帮助送往库车县人民医院就诊。经诊断,虞旺钢老师患急性肾结石肾积水,建议立即手术,因当地医疗条件有限,经援疆指挥部领导商量决定,14日晚返浙医治。

 

6

陈列燕、杨沛宇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为病患送去希望

         2019521日,海曙语文老师陈列燕捐献造血干细胞成功。她是海曙区首例女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陈烈燕不仅书教得好,还在做群文阅读和整书阅读的推广,经常要额外开公益讲座做指导。

         1012日,海曙区田莘耕中学教师杨沛宇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90后的血液病患者送去了生的希望,光荣地成为海曙区第5例,宁波市第8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事教师岗位16年的杨沛宇已近不惑之年,而他从事公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教龄。大学期间,他便是无偿献血的带头人,如今累计献血达到5000毫升以上,相当于一个成年男性的血容量还要多。2016年,他与6名甬城健身爱好者一起创建了“Fit now遇见”公益健身平台,目前已为全球40余万健身爱好者提供免费健身监督指导和伤病恢复服务。

 

7

林仲星、林诗波、林礼嘉

一家三代人同为志愿者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林礼嘉可算是学校的名人了,他们一家祖孙三代因为投身志愿服务而为人知晓。

         小林的爷爷林仲星自2005年至今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达2000小时左右,还先后被评为垃圾分类优秀家、宁波市优秀城管义工等;爸爸林诗波的志愿活动从协助林爷爷一起帮助社区老人开始,现在也是一名优秀社区义工;爷爷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使林礼嘉小小年纪就加入志愿者队伍,他的志愿服务可以追溯到9岁。“一人做志愿者不难见,一家三代同做志愿者却不多见,他们的无私奉献行为受人尊敬,值得点赞。”宁波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20199月,小林成为了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深受家庭濡染的他一入学就感受到学校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开学当天,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温暖的笑脸,亲切的举动,一下子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小林加入了浙江工商职院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虽然学业繁忙,但他仍然每周抽出时间参加志愿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先后参加了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社区环境整洁、宪法宣传、教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若从高中阶段算起,目前校内外志愿服务累计达50余次、300余小时。

 

8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第三大队

是忠诚卫士,也是“平安校园”守护者

 

         在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身披橄榄绿,从“校门”到“营门”,走向祖国的五湖四海,也从“深蓝”到“蔚蓝”,他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献身国防、戍卫祖国每一寸疆土。他们又从“营门”回到“校门”,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他”,他们转变身份,探寻“老兵”足迹、情系“老兵”、服务“老兵”、建立“老兵港湾服务站”;同时他们又化身国防青年先锋队,“军魂育人,敢当为先”动员学子携笔从戎,投身火热军营,向祖国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忠诚卫士”;平日里他们又是“平安校园”的守护者,600多个日日夜夜里,执勤、巡逻、站岗......他们的足迹遍布学院的每一寸土地,他们是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第三大队。

 

9

镇海中学“教育扶贫”支教团

迎进来教,走出去帮

 

         2019年国庆假期,由12名镇海中学老师组成的支教团在贵州当地两所高中保质保量地完成了193节课的教学内容,6天的支教之旅圆满画上句号。  

         镇海中学贵州支教团,成立于2000年,镇中教师全员参与,是山海协作、精准教育帮扶的优秀团队,通过名师授课、手把手教授学习方法、面对面传授教学经验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注入新的力量。

 

10

楼凯

他是贫困生,他懂得感恩

 

         楼凯,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他从小由奶奶一手带大,长大后懂得感恩,特别喜欢陪伴老人,感恩社会给予他的资助。他是学校“爱驻夕阳”专业社团的一名志愿者,秉持做一名失智老人守护者的信念。

         在校2年,他参加志愿服务124次,服务2144余人。他负责的“青春伴夕阳”志愿服务获2018年度全国高校陪伴实践活动中荣获最佳组织奖,是全国唯一一个获奖的高职院校。

 

11

余彩霞

新疆班学生的“余妈妈”

 

         余彩霞担任北仑明港高级中学副校长,分管新疆部的工作。在新疆班的学生中,她有一个称呼,叫作“余妈妈”。

         有些孩子水土不服,每当半夜电话响起,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学校处理紧急事务,多次整宿在医院陪伴住院学生;每次学生住院,她和新疆班团队都会去探望,给孩子们送去亲人般的关怀;她们还时常为家境贫困的孩子送温暖,给想家的孩子送去怀抱……

         九年来,她几乎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假期。每年的除夕、正月初一等节假日,为了新疆班的孩子们,她都放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在校组织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陪在孩子们身边。

新疆内高班创建以来,从最初的2个班82名学生,扩大到现在的16个班654名学生。这些年,明港高级中学新疆内高班在全国新疆班工作会议上深受好评,学校新疆部团队也被授予“宁波好人”的称号。

 

12

陈劭铨

从小乡村走出来的“天狼勇士”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身上有着特种兵刚毅的勇气;他是一名接线预警式低压断路器和一种低功耗蒸烤箱专利的发明者;他是一名班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他是一名预备党员,时刻不忘入党誓言,凡事冲在最前锋;他是一名贫困生,父亲在工地打工不慎摔伤。他就是星空官方入口17建筑智能B班的陈劭铨同学。

         他是一名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原在乡下上学,父母为了他能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搬去了城里的中学上学。年少轻狂的他,曾叛逆、迷茫、无知过,当得知父亲在建筑工地不慎摔落时,他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在那一瞬间,他毅然进入中职,选择了电子电工专业,想尽快就业,尽早贴补家用,照顾生病的父亲。

         高中的他,发奋学习,几次摸底考试都已达到了二本线,但命运总是和他开玩笑,高考前夕,高烧不退,导致发挥失常,与本科院校失之交臂。知道结果的他几乎崩溃,不知道未来的路,该如何走下去。这时,他的一位当兵的长辈唤醒了他儿时的从军梦,他怀揣着家人的期盼和不舍,穿上迷彩服,带上大红花,坐上了前往军营的火车。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从军梦,更有一个特种兵的梦,部队的磨练,使他变得刚毅勇敢,他下连后在偶然的机会收到了西部战区特战队员招募的通知,于是他前往了特战集训营,在历经水深火热的重重考验后,在2000人中脱颖而出,成了西部战区的一名特战队员,在历经半年的艰苦训练后他能熟练操作无人机、军用电台,坦克火控计算机,手持北斗等,由于他的突出表现,过硬的军事素质,被评为“天狼勇士”“优秀义务兵”等荣誉。

 

13

陈忠裕

暖男教师,高空救人者

 

         陈忠裕,男,19629月出生,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老师。他从小就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自学了针灸和中医,拥有中国中药科学院颁发的中医针灸师证书。

         2019年国庆长假期间,陈忠裕跟团去俄罗斯旅游。108日晚上,他搭乘俄航班机从莫斯科机场返回萧山机场。飞机起飞2个多小时后,已经处于万米高空。突然有名乘客大喊:“我丈夫不行了,救命啊!”空姐马上呼叫乘客中的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并且打算随时在就近机场降落,采取紧急措施。

         听到呼救,陈忠裕马上去查看情况。当时,那位男子面色苍白,心跳很微弱,基本上处于休克状态,情况相当危急。

         “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是这个紧要关头,救人要紧。我也没想那么多。马上动手急救!”陈忠裕首先他按摩病人的内关穴,促进心跳加快,然后按摩曲池穴,调节血压,最后用随身携带的针灸对其十宣穴进行针刺。陈忠裕说,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他们争分夺秒地抢救,终于让病人的情况得到了缓解。

         陈忠裕同志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有三十七年半了,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几十年来,爱生如子,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对学生关怀有加。经常陪同患病学生去医院看病,也经常给困难学生伸出援手。从2006年起资助了三个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的贫困学生,其中一个资助到大学毕业。

 

14

朱磊磊团体

运动会上陪跑男孩被《人民日报》点赞

 

         20191024日,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校运会正在桑田校区举行。下午5点多,感人一幕发生:一名男孩在一阵高过一阵的加油声中,几乎被一大帮同学簇拥着,努力冲向3000米赛程的终点。

         这名高大壮实的男孩叫朱磊磊,就读17计算机高职班,是学校篮球队的中锋。此次学校运动会,班主任要求班里的体育生至少报一个项目,其他体育生抢报了自己擅长的项目,最后只剩下跳高与3000米跑两个赛项了。朱磊磊的体重达230斤,并不擅长耐力跑。学校300米的跑道,需要绕10圈才能抵达终点。在他几乎跑不动的时候,篮球队、足球队的同学们自发进入跑道,陪他跑到了终点。

         “这一幕,真的让人感动,谁又忍心去计较是否违反比赛规则。”学校老师说,我们看到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是同学情深,是毅力和坚持。

这件事,还上了《人民日报》微信。

 

15

杨玉环

临近退休依然选择做班主任,她活成了别人的榜样

 

         她每天清晨7点前到校,风雨不误30年;她谆谆教育学生, 哪怕临近退休依然坚守在班主任的岗位;她想要学生做到的一定自己先做到,把自己活成了大写的榜样。她就是宁波市李惠利中学杨玉环老师,在她三十年的教师生涯中,她始终铭记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全部的智慧、能力与心血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新时代接班人。

         说:“在杨老师的身上,我们看懂了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领导说:“看到杨老师工作的状态,你才能明白一名兢兢业业的教师是如何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家长说:“把孩子交给杨老师,我们是真的十分放心。”

         离退休越来越近,但杨玉环老师教育的步伐却越走越坚定。这是一位将教育写在血液、将奉献写成职业的老师!

 

16

计成波

德育主任勇救落水老人

 

         在姜山镇蔡郎桥计家村,计成波勇救落水老人的事情,一直被村民记得并竖起大拇指。

33岁的计成波,是鄞州职教中心学校机电部德育副主任,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2019427日,他带着妻儿回老家计家村探望父母。

         当天下午430分,计成波往河堤边的垃圾桶丢垃圾时,突然听到河那头传来“救命啊,救命啊”的呼救声。

         计成波急忙往河埠头冲去,一边脱外套,一边跳入河中。当了10年体育老师的计成波,曾受过严格的急救训练,心里没有一丝慌张。他娴熟地游到河中央,一把拽住老人,往河岸边推送,很快就把老人救了起来。被救上岸的老人吐了几口水,心肺复苏也不用做就缓过神来。

 

17

孙晓明

两个一年半援疆,他是那个重要的人

 

         宁波市鄞州中学的孙晓明老师,是学科翘楚,对待工作认真踏实,对新疆教育事业满怀热忱,第九批第一期援疆干部人才即将结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援疆教师孙晓明主动申请再援疆一年半。

         孙晓明老师来到库车二中担任教务处主任,同时兼任高一年级生物老师。任职后,孙晓明发现,这里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资料短缺、实验室设备配置上缺损陈旧、第二课堂和学生科研兴趣活动匮乏……为增强“传帮带”效果,他把浙江名师工作网络平台首次引入新疆地区,从库车二中起步,目前已覆盖了整个阿克苏地区。

         第九批第一期援疆人才即将结束援疆生涯,面对库车二中年轻教师居多,教学能力及学科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浙江“3+3”的新高考模式即将在新疆全面实施,库车二中面临新老高考大量接轨工作;创新实验室和学生科技活动在当地实现从无到有的质变,并成为南疆地区的标杆。

 

18

崔译文

她是挡刀女孩,她是95后好青年

 

         瘦高个儿、令人羡慕嫉妒的“手掌脸”,爱美、爱自拍……像很多95后一样,作为家中独女的95后崔译文一直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2019310日晚,她却做出了惊人一举:以柔弱之躯直面刀尖,身中8刀却救了同学一命……她见义勇为的义举感动了亿万网友,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众多媒体报道,她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位,累计阅读人数超过8.9亿次。

         她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95后好青年——美丽、勇敢、坚强、担当、正能量,这些人性的闪光点也触动不少诗人、音乐人、词作家等为她歌唱。

 

19

杨天河

三次谢绝民办学校高薪、一心只想改变海岛学生命运

 

         杨天河,19888月毕业于宁波师院政史系,一出校门就回到了家乡鹤浦。目前,已经从教31年,有30年的时间在做班主任。

         鹤浦,可以说是象山县最为偏远的一个岛屿,鹤浦中学是这里唯一的初中。多年前,象山有一所民办初中连续三年想高薪挖走他,最终他都婉言谢绝了。

         为了改变海岛学子缺乏自信、自强的弱点,是杨天河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他制定了“阳光学子”星级晋级评价手册,倡导多维度评价一个学生。2017 11 月开始,杨老师在所带班级成立“爱心志愿践行团”,后发展为鹤中“陈淑芳爱心践行团”,带领同学们两周一善,走进敬老院、社区、街头、工厂进行多种形式的爱心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学会感恩。

 

20

邓高志

母亲般的爱给特别的人,她是特教“麦田里”守望者

 

         邓高志老师从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聋校义务段的语文教学,并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

         作为班主任,她把胜似母亲的爱,化为甘甜的雨露、和煦的阳光、温暖的春风,洒向每一位聋生的心田。班里10多个学生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12岁,2人多重残疾。她指导他们穿衣、洗衣,帮缝补破了的衣服、整理物品,到陪他们玩耍、哄劝他们不挑食、不相互打斗,与他们一起打扫卫生,帮助他们保管零食,处处胜过照顾自己的孩子。她还常把自家孩子的衣物带给家庭贫困的学生穿;学生病了她会放开家里的一切到医院陪侍;每逢周末她都会记下学生缺少的学习生活用品,利用休息日为他们购买……就是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她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聋生感受到了母亲般的爱,感受到学校家一样的温暖,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她把慈爱之心献给了学生,同时把放心留给了家长,学校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多年来,她坚持帮助聋生克服融入主流社会的障碍。她对学生既有深深的爱,也有睿智的严厉和严格的要求,每个学生都对她服气。

         “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奇迹”。正因为她的慈爱、怜爱、严爱、博爱串起了大爱特教,她在这片特教的“麦田里”守望学生们的茁壮成长,不计回报,无私奉献,为无声世界里的孩子点燃希望的光芒。

 

21

祝永志

三度援疆   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祝永志,三度援疆,为人师表的他爱岗敬业,在学生眼里是“心目中的好老师”,同事眼中他是“教学名师”;曾荣获“宁波市优秀教师”、“新疆自治区优秀支教教师”、“阿克苏地区第九批浙江省优秀援疆人才”。

         20124月,他作为浙江省教育厅选派的对口援建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之一,负责学院《现代纺织技术》《新型纺织机电技术》两个专业的建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教学功底,带领教师团队顺利通过了自治区专家组验收。

         20172月,他再次参加了援疆工作,成为第九批第一期援疆人才的一员。进疆后,牵头实施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和自治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两大工程。

         抱着“舍家报国,倾情援疆”的志向,20186月,他三次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援疆。

选择援疆,也意味着放弃了家庭的相守和舒适的生活。尤其第一次援疆期间,无法抽身见年迈双亲最后一面。

 

请您选出您心目中的

“甬上教育十大感动人物(群体)”

 

投票方式

方式一

已经下载过"甬上"APP的朋友

请直接戳图片,参与投票

157794592485439127.png

 

方式二

1,下载注册“甬上”APP

2,点击首页的

“甬上教育十大感动人物评选”

进入投票页面。

 

投票规则

 

您可以选择1人或多人进行投票,

每人最多十票。

(每个选项仅能投一票,多次提交无效)

投票截止时间为20201812

评选结果以投票和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式产生

         本活动由宁波银行独家冠名,技术部门将全程监控投票进程,如果发现有恶意刷票行为,将予以相应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删减非正常投票数据、公示恶意刷票行为、取消评选资格等。

        

 

         来源:《现代金报》202013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sDVzOmMs7aBWf89M2bL7A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