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农时紧迫。随着天气逐渐转暖,春耕季节马上到了,如何尽快恢复生产成了很多农民的当务之急。浙江各高校涉农专业教授、科技特派员等纷纷参与进来,全力以赴打好春季农业生产第一仗。
浙江农林大学开展
“抗疫·稳产·保供”科技服务
连日来,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周国模教授、副校长吴家胜教授等率专家团队,先后前往临安、天台、遂昌、磐安、开化5个县(区)的16个乡镇,深入33家农业企业进行春耕生产的科技服务工作。各专家团队坚持因时因地、分类指导原则,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和产业帮扶,全力为春耕生产和农业生产恢复提供科技支撑,尽可能把疫情对农业生产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例如在临安时,周国模教授走进毛竹林基地,实地查看了毛竹经营管理情况,针对业主提出的林分结构、土肥管理、林下套种、机械化经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指导;吴家胜教授爬到半山腰的林地里,现场演示香榧栽种和树形修剪技术;朱祝军教授走进大棚,指导番茄等春季蔬菜保产稳产技术;白岩副教授现场指导了农户三叶青种植和修剪技术。
据悉,自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农林大学已组织88名科技特派员参与抗疫保生产活动,开展电话、视频等远程技术服务200余次;编写防疫应对技术操作规范80余条,累计转发《农业生产先进适用应对技术手册》1100余次,录制技术指导视频20余条,开展网上课堂20余次;服务面覆盖全省112个乡镇,130家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
此外,该校还发挥学科优势,组织了校内外相关专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先后编制了一系列关于农作物生产管理方面的技术资料,为帮助农民朋友抗疫保生产送上新年的“科技红包”。

浙江万里学院:科技特派员
为农户提供线上指导
“天气好了,要抓紧施肥。”这两天,浙江万里学院党员科技特派员王忠华在家里有些坐不住了,他是对接服务天台县的省派科技特派员团队的首席专家。
他说,虽然现在疫情还没解除,但春耕时机不等人,作为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感觉这个时候需要动起来,“即便打电话问问,知道农户的情况,我也感觉心里踏实些。”
其实,从1月19日开始,王忠华就通过微信联系农业生产大户和企业,问需求、想对策,提醒他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对浙贝母进行根部追肥,在多雨湿热天气下特别要注意灰霉病与根腐病等的防治。建议在2月下旬选择晴天进行第一次防治,同时做好除草工作。
“这段时间非常关键!”已经做了6年科技特派员的王忠华对春耕的时间节点非常敏感,往年这个时候他都要赶去农场实地指导,现在也只能这样远程联系了。前两天他又把一些注意事项整理好发给对方。“希望春耕能够顺利开展。”他说。
80后党员何琳是浙江万里学院最年轻的省派科技特派员,也兼任学校派驻三门的驻村扶贫干部。疫情当前,作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最近他和董迎辉等几位老师在特派员团队负责人林志华的指导下共同编写了一个关于缢蛏池塘养殖技术的指导手册,通过微信推送给三门县、宁海县、象山县的缢蛏养殖企业和养殖户。
在手机上可以看到这个带着背景音乐的指导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目前缢蛏养殖消毒剂、燃料、废水复合肥、渔药以及水温、水质调控等技术指标。
他还会经常电话提醒养殖户要加强池塘缢蛏的日常管理,减少养殖死亡,同时拓宽销售渠道,通过超市或电商等渠道进行分销,希望能将农户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力推
“六大举措”精准助农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温州市农业生产受到巨大影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积极动员学校广大党员科技人员,一手抓疫情防控阻击,一手抓农业技术服务,迅速组织农业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指导,组织、谋划、服务春耕春种各项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农业实用技术19项,通过远程视频、电话微信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助力春耕春种,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助农服务精准到位,温科职院做了6件事:
1.远程问诊,指导当前蔬菜、茶叶生产
温州市常年二月平均温度8.5℃,月均降水量82.7mm,月均累计日照时数90.5小时。气候特点是冷空气活动多,气温较低,仅比1月份高0.5℃,降水增多。当受冷空气影响时,局地亦常有连阴雨和冰冻天气出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出农事操作减少,棚菜保温管理处在关键阶段。该校蔬菜专家陈勇兵、朱隆静结合自身专业,编制“温州二月蔬菜病虫防治要点”“2020年温州市蔬菜春耕春种建议”;茶叶专家董占波博士编制“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对温州早茶产业的建议”,进行远程问诊,指导当前蔬菜和茶叶生产。
2.现场指导,服务文成糯米山药产业
该校教师陈功楷和朱建军近日前往文成县糯米山药基地,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帮扶工作,帮助解决黄坦镇黄垟村200亩糯米山药春耕需要大型农机解决大块田地耕作、统一代购和运输农资农肥、专家全程跟踪统一指导种植技术、统一供应优良种苗,统一对外销售营销策略等问题,尽可能把疫情对糯米山药生产影响压缩到最小程度,受到当地农民朋友“点赞”。
3.产销对接,帮助家庭农场解决大米销售
了解到瑞安市源田家庭农场当前销售困难、大米积压的问题后,该校驻瑞安市马屿镇科技特派员吴勤俭陪同市现代菜篮子集团公司一行5人来到该农场考察。吴勤俭介绍了马屿天井垟所生产大米的优点及“鲜米”理念后,该公司表示愿意负责帮助销售该农场的150吨优质稻米,解决该农场因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大米积压难题。
4.直播助农“云卖菜”,农产品滞销变热销
借助网络销售方式,可以让蔬菜等农产品通过网络平台直接销到市民手中,省去中间环节,因此在疫情期间,该校科技特派员、藤桥镇党委委员孙继整合本地优质的粮食、肉类、瓜果蔬菜,为企业提供粮、油、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线上预定,并提供净菜、套餐式“红色配送”服务,开展“你别出门,我来送菜,多种菜单任你选择”等多项活动,送菜上门,多个层面帮助农户和企业销售产品,让消费更有温度,促进农业稳定可持续生产。
5.抢耕抢种,蔬菜一个半月可采收上市
“温州市(农业农村局)为了保供应、惠农民,确保疫情后蔬菜市场供应稳定,推出每亩300元的叶类蔬菜政策补贴,并推行叶菜价格指数保险,确保农户利益得到保障。”孙继告诉当地农民,翻耕后抢种一批耐抽薹的叶类蔬菜,如苏州青(青菜)、浙白5号(白菜)等,预计一个半月可采收上市。为了确保春耕备耕顺利实施,该校还为农民推出贴心服务,免费维修维护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让农民在此次疫情后以最快的速度开展生产。
6.综合技术物质服务,科技特派员在行动
为解决因疫情带来的生产农资缺乏、技术不能及时传达落实等问题,该校驻界坑乡科技特派谢志亮根据界坑乡果树生产实际,在安全和交通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及时联系、调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3万余元运送到界坑果树生产基地,解决生产物资短缺问题,同时对桃、杨梅、梨、猕猴桃等果树基地进行了巡查与指导示范,督促落实近期工作要点。
星空官方入口助力
春耕苗木复产
“气温回升快,要给苗木做好水肥管理。在大棚里作业时,一定要注意通风,做好自我防护。”近日,在浙江宁波宁海县力洋镇野村苗木合作社复工第一天,星空官方入口槭树科技创新团队便专程赶赴复工现场,手把手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指导。
“农户对企业复工政策、要求了解不深。疫情前期我们只能靠电话、手机联系,给予远程指导,在复工要求上做一些提醒。天气逐渐转暖后,农户对苗木养护存在一些疑惑。”出于对苗木农户的牵挂,宁波城市职院以祝志勇教授领衔的槭树科技创新团队派专业老师到场指导,给农户们带去了信心。
每年正月初十,宁波市的苗木生产就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今年受到疫情影响,苗木生产复工有所延迟。当天,正常开工近50人的合作社只有10余人,均为当地村民。“因为人手不够,当地农户自发采用的是互助形式,农户之间互相帮忙。”教师林乐静介绍。
宁波城市职院槭树科技创新团队共对接10余家宁波苗木企业与合作社。在复工现场,他们叮嘱苗木农户作业间距不得少于1米,在疫情还没有结束之前必须佩戴口罩,对年前做了套袋处理的嫁接苗木,要时刻观察植物生长状态,对长势较好的苗木及时进行技术处理。“苗木生产过程是不可逆的,生产上一旦错过了时机,将直接影响今年苗木的产量和质量。”林乐静说。
星空官方入口派驻象山县新桥镇上盘村农村指导员、教师鲁莽,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主动到卡点值守,与一线执勤人员一起,把好信息登记、测量体温、道路管理等每一道工作。当下,为落实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的“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鲁莽通过微信视频会议、朋友圈通知等方式,及时为村民朋友们送政策解惑、送技术解难、送帮扶解困,落实防疫任务、生产任务、发展任务。
来源:《浙江教育报》2020年3月3日









